27

2020

-

07

开展装配式建筑研究 助推产业现代化落地推广


重庆建工住宅建设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国务院及重庆市住建委关于发展和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政策方针,在建筑产业现代化道路上积极探索,总结经验,并取得了累累硕果。

一、装配式建造技术,被专家组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7月11日,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组织专家组(长江学者杨庆山教授为组长)在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会议室,对重庆建工住宅建设有限公司牵头申报的“装配式混凝土住宅高效建造技术研究与应用”进行技术成果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技术成果,是我司深耕装配式建筑领域施工技术近8年的总结,涵盖了设计、生产、施工的全流程,先后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5项,获得省部级工法6部,发表论文9篇,其中SCI论文5篇,主编地方标准4部,参编行业和地方标准7部。

二、未来5年,全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年产值将达3000亿元

把房子的梁、板、柱、墙等构件事先在工厂里造好,运到施工现场,再进行组装、拼接——这就是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特点。也正是凭借其建筑模式具有节能、环保、工期短等特点,装配式建筑颇受国内外追捧。

据悉,我市已把装配式建筑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全市将新启动1000万平方米的装配式建筑建设。

三、任重道远,装配式建造之路尚需砥砺前行

不可否认,代表新一轮建筑业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的装配式建筑,既是传统建筑业转型与工业化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更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力支撑。

但重庆市装配式建造之路,尚有问题亟待解决。

1、行业对装配式建造方式尚存在一些不正确认识,阻碍了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

2、高素质、熟练的产业化专业工人紧缺,施工管理人员技术能力亟需加强,建筑业新形势下的复合型技术人才缺乏。

3、装配式建造方式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成本居高不下,增加了市场化推广的难度。

4、BIM技术推广运用缓慢,无法做到全覆盖。

四、群策群力,助力建筑产业现代化

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点是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未来将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作为载体,促进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结合管理信息化和应用智能化,达到建筑产业现代化。实现“六化”,我们还需考虑以下问题:

1、如何利用BIM技术与现有构件标准库相融合,形成标准分析图谱,实现以信息平台为载体、以BIM技术为工具的覆盖设计、施工、运维的全过程管理。

2、信息平台搭建后,平台中的信息应如何传递?又该传递哪些信息?

3、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如何引入?

五、携手共进,建工住建实力践行社会责任

我司作为施工总承包商,联合重庆大学、美好装配集团、中煤设计院等单位开展了装配式混凝土住宅高效建造技术研究工作,研发了标准化产品库和BIM智能设计平台,实现了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造过程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的高效管控。开展了内约束对混凝土收缩性能的影响研究,揭示了内约束对混凝土孔结构、收缩应变、强度以及开裂风险的影响,有效解决了部件收缩开裂问题,提高了部件生产质量,显著提升了整体建造工效。研发了以工程级、工序级、动作级为核心的“装配单元三级精益建造管控体系”(LCA 体系),及装配式住宅分段式楼梯、预制柱、叠合板等构件的安装工艺成套技术体系,实现了高效建造。结合重庆地区山地建筑特点,提出了五种装配式混凝土住宅高效建造施工工法,覆盖了预制柱、叠合梁板、外墙板、楼梯、构造柱等各类型构件的装配成套施工技术及配套机具。

我司将持续联合设计单位、科研机构深耕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造技术,助推我市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全面落地。